以史為鑑(共一集)

成德法師主講  2020/8/12 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 檔名:15-022-0001

 

今天交流一個主題是「以史為鑑」,有以歷史為借鑑。首先,歷史它可以是我們以前在教科書上所學過的,這些都屬於過去的歷史;甚至於是我們自己這一生成長也是歷史,包含我們進入傳統文化這個因緣,曾經走過的路也都是歷史。

唐太宗先生有講到: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」他這三個鏡子,其中以歷史為借鏡,可以觀察到個人怎麼興、怎麼衰,或者是說一個團體,或者是一個國家是怎麼興、怎麼衰的。而能夠接受別人的勸諫,以人為鏡,接受別人的勸,甚至於是以具體在歷史當中的人物,我們來反觀的話,容易洞察到我們的正確或者錯誤,可以明得失。而太宗在我們古代的歷史當中,他算是一位明君,他也開創了貞觀盛世。這個在歷史當中,可能找不到五個人像他有這樣的政績,我們現在全世界都有唐人街,可見那時候貞觀盛世的興旺強盛。

而太宗自己在魏徵在的時候,他容易接受勸諫;魏徵去世之後,他一度還針對魏徵以前提的意見,還有不高興的地方,後來自己又吃了虧,才又反思到還是魏徵講得正確。所以像這麼好的皇帝,他要保持他的警覺性去反省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同時唐朝還有唐玄宗,開元盛世並不輸給貞觀。唐玄宗能開創這樣的盛世,可是他在晚年卻因為用了不好的臣子,然後寵愛楊貴妃,最後差一點唐朝就斷送在唐玄宗的手上,所以開元盛世跟安史之亂都發生在他一個人的身上。

所以《詩經》當中提到:「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」很可能都有好的開始,但是能夠保持到最終也是不容易的事情。所以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做蓋棺論定,還沒有到蓋棺論定,要去定一個人這一生的成敗、得失,可能都還說不準。尤其我們在佛門,也是強調初發心成佛有餘,我們發起成就道業之心、發起弘護正法之心,這個心是很勇猛的,假如能夠保持下去,成佛有餘,相信弘護的工作也會做得好,而這個保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就像蓮池大師他有提到「真道人」,什麼是真正的道人?蓮池大師分析到,在我們世間,造業者百,在造善惡業的有一百個人,其中可能只有為善者一二人;為善者有一百人,可能向道者才一二人,向道就是指真為生死要出輪迴的,這樣的向道人只有一二個人,所以世間有一萬個人,想向道的人可能就三四個人而已;向道者一百人,堅久者才一二人;堅久者百人,堅之又堅、久之又久,直至菩提不退轉的,那就還是只剩一二人,那要到這樣的程度才是真道人,才是真正出得了輪迴。

所以從歷史,以至於祖師的教誨,就深刻感覺要保持道心不退,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性。而我們發這個心來弘護正法,都是希望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。就像杜牧他寫的一首詩當中,也是在護念後來之人,他提到:「秦人不暇自哀,而後人哀之;後人哀之而不鑑之,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」。而他所提到的應該是指在朝廷當中、在政治當中,先講到了秦國,秦國在我們中國也是大一統的一個朝代,但是那個時候嚴刑峻法,它變成十五年就結束的一個朝代。但是後世都會憐憫它這個朝代的情況,可是假如沒有引以為戒的話,很可能秦朝出現的那些情況也有可能在後世再出現。

我們假如沒有引以為戒的話,很有可能歷朝歷代發生的這些問題,雖然他是在朝廷當中,也很可能在我們弘法的路上、在我們的團體當中也會出現這些問題,因為佛門講的,心生則種種法生。而歷史當中,這些現象都是大部分由讀書人,上到皇族,他們也都是從小讀書的,甚至是考上功名,四書五經他們都是有讀過的,並不是不明白道理的人,但是在很多境緣當中,還是把不住這些財色名利的誘惑,還是伏不住自己的習氣,造成國家的一個損失、一個敗喪。當然造的業也會很大,因為他影響的是整個國家。

成德自己也會思考到,他們都是讀書明理的人,在境界當中都很難把持得住;而我們現在發心都很好,可是我們也不是從小讀的人,而且很可能接受任務的時候,其實這些四書五經裡面做人做事的道理,自己也是還沒有深入,還沒有很明白。打一個比喻,就是自己刺槍術還沒有練純熟,就已經上了戰場,所以這個就變成是自己一個客觀的情況。而我們現在所面對外在財色名利的誘惑,很可能還超過古人。所以明理方面自己很可能是遠遠不如古人,外在的誘惑又比古人多很多,而自己又選擇走這條路了,所以等於是要有非常高度的一個警覺性。

而又回想師父上人常常講的一些話,就更讓自己戰戰兢兢。比方老人家講,斷人慧命比斷人家的身命的罪還要重。我們看古代好的皇帝,可是因為在謀取政權殺了太多人,很可能都要墮到地獄、墮到三惡道去。而斷人慧命的罪還超過斷人的命。我們從事這個工作,很有可能讓團體、讓大眾因為我們而產生對傳統文化、對佛法的誤解,甚至於是喪失信心,變成我們是好心來做,卻破壞了正法的形象。這個是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情況,但是自己確實一路走來,這樣的錯犯得太多了,常常提醒自己,從前種種已經過去,自己還得戴罪立功。

也接觸到一些我們在護法工作,這些滿年輕的,二十出頭的這些年輕人,他們之前也是從小到傳統文化單位去學習,但是在那樣的一種氛圍,不管是身教、言教,沒有按照經典,都給他們的內心造成很大的衝擊、傷害。成德也覺得他們很有善根,雖然有這樣的衝擊、傷害,但是還是很願意來護持傳統文化。可是他們提到,他們很多同學都離開了,甚至於是一提到傳統文化就非常有怨恨。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這一二十年過來當中出現的一些情況,甚至於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減少。等於是我們必須總結這些經驗,才有可能不犯之前這些問題。所以回想起老人家說的,斷人慧命的罪比斷人的命重。

老人家又說,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。我們的念頭一偏,就可能魔會加持,因為在這個關鍵的,正法等於是危急存亡之際,佛菩薩跟魔都在搶人,念頭一對,佛菩薩加持;念頭不對,很可能魔就會加持上來了。又聽到老人家說的,跟他十幾年、二十幾年的人,在財色名利面前過不了關,但是不能怪他們,因為他們不是從小學的。回想老人家這些話,自己的警覺性就必然要提得更高。也在從歷史當中來反觀到,我們現在自己修行,包含團體的運作,應該引以為戒的有哪些地方。

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,謝謝大家。

專題分享 目錄 

分享